原网站 英文站

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微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记录表5

作者: 时间:2025-06-02 点击数:

课题题目

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微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江苏省重点课题

立项编号

B-b/2024/03/138

出席对象

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同类课题共同体

地点

太仓市高新区中学

时间

202549

研究主题

微项目学习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所要解决问题

1、微项目学习在复习课中的实践

2、微项目学习在复习课中的评价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负责人

活动地点

8:40-9:00

物理+

培训

理论学习+说课

弘毅楼报告厅

观察量表解读与分工

9:10-9:50

观课

执教《摩擦力复习课

弘毅楼美术教室一

9:50-10:30

议课

初中教科室主任、参与学校物理学科骨干教师分两个议课小组进行议课

陆挺

弘毅楼美术教室二

10:30-10:50

交流

议课小组代表交流

陆挺

刘玲

弘毅楼报告厅

10:50-11:20

讲座

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微项目学习的设计研究

11:20-11:40

研训员指导与总结、领导讲话

严乃超

 

"摩擦力探究"微项目包括演示实验

1. 从直观感知到抽象理解通。通过演示实验,如毛刷与沙皮、玩具车与板车的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摩擦力的方向。这种直观的感知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随后,在学生实验中,通过木块静止实验和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学生需要进一步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和质量对摩擦力的影响。这一过程要求学生从直观的观察转向抽象的思考,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这种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科学概念,提升思维的深度。

2. 从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综合分析。在微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首先通过单一因素的实验(如木块静止实验)探究质量对摩擦力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速度对摩擦力的影响。这种分步探究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聚焦单一因素,深入理解其对摩擦力的作用机制。随后,学生需要将这些单一因素的结论综合起来,分析在实际情境中,摩擦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种从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3.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在演示实验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和现象来获取知识,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然而,在学生实验阶段,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收集和分析数据。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主动探究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从实践操作到评估诊断。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学生们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结论的科学性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能力,还促使他们在反思中深化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本项目通过创新的实验设计和互动探究模式,有效解决了摩擦力方向判断与测量原理的教学难题。

借助后驱小车与板车组合的动态演示,学生直观观察到前后轮运动趋势差异,结合相互作用力的动态分析,自主归纳出"驱动轮摩擦向前、从动轮摩擦向后"的规律,成功将抽象力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判断方法。

在滑动摩擦力测量环节,通过对比传统拉动木块与新型拉动接触面的实验现象,学生自主发现后者能避免测力计晃动带来的误差,由此建立"控制变量需优化操作对象"的科学思维,实现了从记忆结论到理解本质的认知跨越。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质量影响摩擦力"误解,项目特别设计配重调节实验:通过增减小车质量却保持压力不变的巧妙装置,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然领悟压力与质量的区别,同步培养了发现问题、设计验证方案的能力。

整套教学体系通过可视化实验架桥、认知冲突引导和自主探究深化的三重路径,不仅让摩擦力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更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与实践创新意识。

 

物化成果

策略优化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常胜北路111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