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
上课课题:速度
执教者:太仓市高新区中学,陆挺;上课时间: 2022年11月7日;上课班级:太仓市高新区中学初二(12)班
一、课题简介
课题基本信息:
《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项时间:2022年9月;编号:L2022023;主持人:陆挺,杨晓东;单位:太仓市高新区中学。
核心概念界定:
自主创新实验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基于物理现象或规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合理猜想假设,自主创新设计、全面细致观察、主动合作探究、科学分析论证,得出科学结论的一项综合性、高品质学习的探究性活动。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创新实验设计,意味着自己会分析实验原理,自己思考并选择实验器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教师在其中智能只起到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创新实验从内容上可细分到情景引入实验创新、探究过程中实验创新、验证类实验创新、操作类实验创新。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因其自身独特的内在属性,具备了自主性、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互动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七个基本特征。它与物理现象或规律紧密相连,并指向于灵活应用物理知识或规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不仅突破了教师“指令式”的做实验,让学生主动地“想”,自由的“说”,而且还促进学生自主总结,主动思考,自主表达,师生相互交流,生生相互启发和借鉴学习,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项目化学习:
所谓“项目化学习”就是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围绕着某个特定的研究项目主体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学习模式。项目化学习是对现实世界中学生们关注的项目主体的深入性探究,其从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通过设立主体、分工协作、完成目标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
从形式上讲,项目化学习就是学生对开放性问题进行研究,并运用所具备的知识来制造真实的产品或制订出原创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模式通常会顾及学生的自由选择,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打下基础。
从过程上讲,项目化学习主要以完成项目得到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是将学和做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即在高阶思维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了低阶的知识。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将推动初中物理课堂的变革。
3.研究目标:
总目标:在“双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探索在初中物理教学领域,通过对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让它成为目前物理教学课堂的一个补充,为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研讨与实践对策。
理论研究目标:探讨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框架,明晰其基本内涵、特征与发展走向,形成核心教学主张和基本教学原则。
实践研究目标:依托太仓市高新区中学物理组团队和太仓市第二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梳理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体系和操作路径,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研究主要内容:
基础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学习和综述,从理论上初步论证课题核心概念“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项目化学习”的内涵、特征和研究现状,以及这一核心概念的价值追求。探索本课题适合的实践范围,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理论指导与研讨。
实践研究
(1)教材实验的改进、优化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成员在课堂上对于课本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录制视频。挑选适合课题研究的内容,展开讨论。每个项目内容都形成小案例,最后汇总成册进行推广,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书写实验教学反思,发表学术论文,最终优化实验教学成效。
(2)创设新实验
适当增加和开发一批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本着实验操作简洁化、实验材料生活化、实验制作低成本化等原则,通过阅读书籍、查阅网络、集体研究等形式学习,利用身边一些随手可得的器材自制教具改进实验,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录制实验视频,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考、分析、操作实践能力,提升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的水平,保障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素养的落地。
(3)向课外延伸的实践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创新实验的项目化学习,练习撰写实验报告,制作作品,尝试撰写小论文,定期开展评比。
(4)在太仓市第二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中进行实践。
二、研究课说明
研究主题:借助“创新实验和创新情境”促进概念的生成。
需解决的问题:
(1)“创新实验和创新情境”在研究课例中的应用;
(2)“创新实验和创新情境”辅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迁移,并养成灵活应用知识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参与概念、规律的发现和推导过程,学生能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应用运动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4.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三、课堂活动
本次拟选定的上课课题为初二物理“速度”,本节课需要达到目标为:(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发现和推理过程,小组合作完成对概念的深化理解,学生能应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初中物理概念课“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执教者: 太仓市高新区中学 陆挺 执教课题:速度
观察班级:高新区中学初二(8)班 观察对象: 观察者:
关键教学事件观察(按时间轴) |
以学思教 |
活动流程 |
教师教学行为 |
学生学习表现 |
活动一:运动快慢的物理学描述。 |
|
A1:学生是否能通过慢速的拍摄画面,对快慢的认识从直观感受转化成物理学方法的描述和判断? |
|
|
活动二:速度概念的建立。 |
|
B1:学生是否能通过事例和知识迁移来建构速度的概念?能否主动进行思考和参与 B2:学生是否学生参与到物理概念的发现和推理过程? |
|
|
活动三:体验感悟新的物理量。 |
|
C1:学生通过深化感性认识能否思考讨论并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 C2:学生能否通过加工、迁移、类比来完成两种单位的换算? |
|
|
活动四:测量纸锥的速度。 |
|
D1:学生是否围绕测量的各种问题开展讨论? |
|
|
活动五:速度知识的应用 |
|
E1:学生能否利用知识处理生活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