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 英文站

“LH型”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

作者: 时间:2025-01-08 点击数:

LH型”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

现在课堂还有个普遍现象是假探究,在老师提供的器材和方案框架下进行探究,

器材学生自己选,有一定的选择性;方案让学生自己定,结论学生自己表述,教师引导提示或指示,逐步的放。教师要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学习目标的叙写,经历了什么探究习得一个什么结果,关注学习目标就是闭环,每个闭环结合素养题,现在普遍问题是不会提问,先启动用问题引导,高质量的问题一般新授课5-6个,复习课3-4个。

 

调研发现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学习中仍存在三大困境:一是知识内容“散”。大部分教师没有形成“大概念”的教学观,学生学到太多庞杂而零散的知识。二是思维层次“低”。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很少涉及高阶思维。三是学习品质“浅”。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一讲到底,用PPT吸引学生,学生消极被动接受信息,处于浅层学习。长期的浅层学习会让学生形成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不到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根据、思想方法和价值意义。

正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上述三个问题,使学生学到太多无意义的惰性知识,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迁移运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而项目化学习可以有效改变现状。项目化学习以驱动性问题为导向,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在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完成项目任务,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且明确提出:“优化教学方式: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本次区域改革是课堂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虽然鹿城区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展STEAM学习,但以拓展课为主,此次项目化学习是要融入到学科日常新课的学习。为了能实现“三改两提一建”,课堂上真正达成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我们确定了区域研究课题《初中科学“LH型”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研究》。“LH型”中的“L”是指低结构探索,是由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发起,其过程是开放的,探索和发现方法可以选择的一种活动。“H”是指高结构指导,是需老师预测的、封闭的、逻辑的、结构化的知识和方法。“LH型”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项目导引”引入驱动性任务并进行拆解,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建构新知,然后展示项目成果并进行反思,若产生新的问题,再进入下一个学习循环。整个过程都经历学生低结构探索和教师高结构指导,从而把学生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关联起来,形成大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图2是我们建构的“LH型”项目化学习实施框架。如果是长项目,实施框架前面的三个环节就是导引课、探究课和展示课三种课型,不管是三种课型还是微项目的三个环节,都要经历多个学生低结构探索和教师高结构指导的循环。

2 初中科学(物理)“LH型”项目化学习实施框架

 

 

 

(二)LH型”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

 

LH型”项目化学习的研究采用循环实证。为了在导引课、探究课、汇报课中,建构“LH型”项目化学习低结构探索和高结构指导的设计模型,我们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经过多轮次的实践,反复打磨。《节能房墙体砖块的使用方案》是学习七上《科学》第四章第1节至第3节所做的项目,以其导引课为例,“LH型”项目化学习的低结构探索和高结构指导的设计如表2所示。

 

分析上表可知,要在导引课中让学生明白整个项目在做什么,并顺利实现任务拆解,课中低结构探索和高结构指导的设计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我们提炼了导引课中低结构探索的设计要点:①设置真实情境,引出驱动性问题;②规划项目内容,提炼解决问题思路;③拆分阶段目标,迭代修正学生认知;④引发认知冲突,拆解任务探究新知。高结构指导的设计要点:①关注知识关联,建构大概念;②关注认识方式,程序思路化;③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结构化。

 

此外,为了能达成项目化学习“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我们是“以终为始”进行逆向设计教学,以成果和评价为先。而评价量表是项目化学习中一种最常见的评价工具,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其设计要点:①描述量表的任务,这是对项目任务的具体描述,主要让学生明白量表在何时、何处使用。②确定评价的维度,维度确立要先关联学习目标,再确立评价维度,然后量化维度的表达,同时要注意理解维度的层级和呈现的逻辑关系。③设计量表的尺度,设计时要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中间的标准。尺度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数字、字母、星星符号等。同时我们也总结了评价量表的使用建议:①前置量表——预先确定学习目标。②解读量表——结合相应的信息和任务支架。③把握时机——利用过程性评价改进项目实践。④公开评价与反思——做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三)物理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实践

 

在践行项目化学习中,我们开展了多元评价,丰富评价方式。课上我们设计和使用评价量表推进项目化学习,课外我们还做了两方面的尝试,一是设计各种实践性的作业。这些实践作业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在生生交流、互动间,学生协作完成总体任务规划,再细化分工,根据组员个体优势自我设计并认领子任务,最终整合成果。这些实践性作业让每个学生个体成长得以凸显,个体能动性、鲜活的生命力得以唤醒,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二是纸笔测试方面,我们尝试设计项目化学习的试题,意在通过纸笔测试推动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期末检测中,我们均作了相应的尝试,如下所示的例题就是以项目化学习为情境编制的一道试题。

 

案例:小明受电流表上的大、小量程启发,设计并制作一个双量程的电子天平模型(如图甲)。其表盘由电流表改装,表上标有两个量程,小量程m1和大量程m2OAB 是一个水平轻质杠杆,O为支点,OB10厘米,电源电压U恒为9伏,报警器的电阻R010欧姆,力敏电阻R的阻值与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项目一:标制电子天平的小量程0m1

 

1)标0刻度:让图中OA=1厘米,忽略压杆、托盘和杠杆的质量及压杆的大小,闭合开关 S,托盘空载时,电流表读数为 安,此时指针指向电子天平的0刻度。

 

2)标 最大值 m1:闭合开关,向托盘中不断放入被测物,当报警器的功率达到 3.6 瓦时报警,此时电子天平读数设为最大值 m1,计算出m1。(写出计算过程)

 

项目二:基于小量程设计大量程

 

3)若要使电子天平的大量程m2和小量程m1之间的刻度值比例恒为5,从小量程转换到大量程,需对图甲中工作原理图做相应的调整,小明初步有以下几种设想:①调整杠杆上A的位置;②调整杠杆上B的位置;③改变电源电压的大小;④改变R0的阻值。请选择一种你认为可行的设想,说出具体的调整办法

 

(四)LH型”项目化学习的深化研究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对参与LH型”项目化学习的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结果令人欣喜,也坚定了我们继续研究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希望继续完善“LH型”项目化学习的操作模型,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新的探索:一是打通单元壁垒,形成结构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二是单元内容重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浙教版初中《科学》课程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可以更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通过整合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

 

项目化学习还在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而且要做中学。借用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的一句话:“课改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事业。”我们会继续努力坚持做好这份事业。

 

 

 

 

 

.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常胜北路111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