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 英文站

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微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作者: 时间:2025-04-17 点击数:

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微项目学习的实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教师问卷调查报告部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微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为了深入了解初中物理教师对微项目学习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次问卷共设计了17个问题,涵盖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科学论证能力的意义、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思维能力培养资料的搜集、教学方法的运用、微项目学习的了解和应用等多个方面。问卷采用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以确保收集到全面而准确的数据。

问卷实施对象为初中物理教师,共发放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回收率为100%。问卷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问卷数据分析

1. 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一般”的教师占比最高,为54.22%;认为“较好”的教师占比33.73%;认为“很好”和“较差”的教师分别占比9.64%和2.41%。这表明,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有提升空间。






2. 授课时渗透核心素养理念的情况

在授课时,97.59%的教师表示注重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仅有2.41%的教师表示没有注重。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

3. 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关于核心素养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考试机制与核心素养理念不相匹配(67.47%)、思想认识上、教学方法上不适应(67.47%)、政策与核心素养理念发展不同步(38.55%)以及教学设备配备不足(33.73%)。这些原因揭示了当前核心素养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4. 科学论证能力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教师们普遍认为,科学论证能力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培养逻辑思维(83.13%)、促进物理概念的理解(68.67%)、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77.11%)、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72.29%)以及提升综合能力(55.42%)。这表明,科学论证能力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

 

5. 科学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于科学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81.93%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16.87%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仅有1.2%的教师认为“一般”。这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科学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6. 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搜集情况

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34.94%的教师经常搜集和了解相关资料并归纳了学习资料,57.83%的教师偶尔搜集和了解,7.23%的教师没有搜集。这说明,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在关注思维能力培养,但仍有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学习。

7. 总结物理知识中科学方法的情况

关于总结物理知识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或教给学生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65.06%的教师表示“经常”这样做,34.94%的教师表示“偶尔”这样做,没有教师表示“极少”这样做。这表明,大部分教师都在积极总结物理知识中的科学方法,并传授给学生。








8. 新课教学中最擅长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教学中,63.86%的教师最擅长的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26.51%的教师以讲为主,讲练结合,9.64%的教师以实验探究为主,没有教师以辅导学生自学为主。这表明,创设问题情境是当前新课教学中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9. 对微项目化学习的认知与实践情况

关于微项目化学习,7.23%的教师表示“非常熟悉,经常使用”,43.37%的教师表示“比较熟悉,偶尔使用”,46.99%的教师表示“听说过但没实践”,2.41%的教师表示“不了解”。这说明,虽然大部分教师对微项目化学习有所耳闻,但真正在实践中应用的并不多。

 

 

 

 

 

 

 

 

 

10. 对微项目化学习的了解来源

教师们对微项目化学习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学校或区市的讲座(65.06%)、听课(19.28%)、学时培训(14.46%)以及书籍杂志(1.2%)。这表明,学校或区市的讲座是教师们了解微项目化学习的主要途径。

 

 

 

 

 

 

 

 

 

 

 

 

11. 开展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

关于开展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25.3%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66.2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7.23%的教师认为“无所谓”,1.2%的教师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开展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

 

 

 

 

 

 

 

 

 



12. 微项目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帮助

教师们普遍认为,微项目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有帮助,其中50.6%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帮助”,38.55%的教师认为“有一点作用”,9.64%的教师表示“说不清”,1.2%的教师认为“无实用价值”。这说明,微项目学习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13. 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动机

关于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动机,33.73%的教师表示是为了公开课需要,30.12%的教师表示是为了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28.92%的教师表示是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7.23%的教师表示是学校领导的要求。这表明,教师们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动机多样,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14. 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频率

关于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频率,66.27%的教师每学期开展1-2次,19.28%的教师每学期开展0次,9.64%的教师每学期开展3-4次,4.82%的教师每学期开展超过4次。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虽然开展了微项目式学习,但频率并不高。








15. 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主要困难

在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教学时间紧34.94%)、教学环境有限、资源有限(32.53%)、自身经验的不足(19.28%)以及学生能力的欠缺(13.25%)。这些困难揭示了当前微项目式学习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16. 初中物理内容中适合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领域

教师们认为,初中物理内容中适合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领域包括:力学(85.54%)、光学(57.83%)、声学(39.76%)、电磁学(44.58%)和热学(31.33%)。这表明,力学是初中物理中最适合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领域。

17. 开展微项目式学习所需的帮助

关于开展微项目式学习所需的帮助,34.94%的教师需要项目案例开发的指导,34.94%的教师需要关于驱动性问题和项目活动设计的指导,20.48%的教师需要项目流程设计的指导,9.64%的教师需要如何构建完整的项目评价体系的指导。这说明,教师们对微项目式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结论与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初中物理教师对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微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教师们对微项目化学习的认知与实践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完善考试机制与评价体系以及推广微项目化学习模式是当前初中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基于以上结论,为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微项目学习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

针对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仍有提升空间的问题,建议教师们进一步加强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提升教师对微项目化学习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针对大部分教师对微项目化学习有所耳闻但实践不多的问题,建议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微项目化学习的认知与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积极应用微项目化学习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加强项目案例与驱动性问题的开发

针对教师们对项目案例和驱动性问题设计的需求较高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项目案例与驱动性问题的开发,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指导。

4. 优化教学环境与资源配置

针对教学环境有限、资源有限的问题,建议学校和教育部门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支持。

5. 注重学生能力与教师经验的提升

针对学生能力的欠缺和教师经验的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开展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经验水平,共同推动微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发展。



学生问卷调查报告部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科学思维的理解、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报告基于问卷数据,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现状、需求及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结论和建议。

、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次问卷共设计了20道题目,涵盖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科学思维的理解、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情况、微项目化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等多个方面。问卷采用单选和多选的形式,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

问卷通过问卷星线上平台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保证了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问卷数据分析

1.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问卷第一题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程度。结果显示,56.06%的学生对物理学科非常感兴趣,40.91%的学生有一定兴趣,仅有3.03%的学生不太感兴趣,没有学生完全不感兴趣。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持有积极的态度,这为开展微项目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学生对科学思维的理解

第二题调查了学生是否听说过科学思维这个词语。结果显示,88.89%的学生听说过科学思维,仅有11.11%的学生没有听说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思维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思维的培养。

 

 

 

 

 

 

 

3.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认为重要的核心素养

第三题调查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认为哪些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结果显示,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均被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其中逻辑思维能力被97.98%的学生认为最为重要。这表明,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注重多种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情况

第四题调查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机会进行实验和动手操作。结果显示,67.68%的学生经常有机会进行实验和动手操作,30.3%的学生有时有机会,仅有2.02%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没有学生从未有机会。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实验和动手操作机会,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5.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活动参与情况

第五题调查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是否经常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等活动。结果显示,44.44%的学生经常进行实验操作,26.77%的学生经常参与小组讨论,22.73%的学生经常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仅有6.06%的学生经常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这表明,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方面的参与度较低。

 

 

 

 

 

 

6. 物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第六题调查了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显示,52.53%的学生认为教师通过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习兴趣,32.83%的学生认为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能够激发学习兴趣,13.13%的学生认为教师通过与生活的结合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这表明,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之一。

 

 

 

 

 

 

 

 

 




7.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逻辑推理能力

第七题调查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否经常进行逻辑推理。结果显示,46.46%的学生总是进行逻辑推理,43.43%的学生经常进行逻辑推理,仅有10.1%的学生有时进行逻辑推理,没有学生很少或从不进行逻辑推理。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8. 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的表达能力

第八题调查了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结果显示,37.88%的学生总是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45.96%的学生经常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仅有16.16%的学生有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没有学生很少或从不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9.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质疑和反思习惯

 

第九题调查了学生是否习惯于质疑和反思物理知识。结果显示,29.29%的学生总是质疑和反思物理知识,29.29%的学生经常质疑和反思物理知识,33.33%的学生有时质疑和反思物理知识,仅有7.07%的学生很少质疑和反思物理知识,1.01%的学生从不质疑和反思物理知识。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具备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10.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识别和评估观点的能力

第十题调查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否能够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结果显示,33.33%的学生总是能够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40.4%的学生经常能够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24.75%的学生有时能够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仅有1.01%的学生很少能够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0.51%的学生从不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具备识别和评估不同观点和论据的能力。

 

 

 

 

 

 




11.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出新颖想法的能力

第十一题调查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否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结果显示,26.77%的学生总是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或解决方案,25.25%的学生经常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或解决方案,38.89%的学生有时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或解决方案,仅有8.08%的学生很少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或解决方案,1.01%的学生从不提出新颖的想法或解决方案。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具备提出新颖想法的能力。

 

 

 

 

 

 

 




12. 学生在遇到物理难题时的解决能力

第十二题调查了学生在遇到物理难题时是否能够独立寻找解决方案。结果显示,34.34%的学生总是能够独立寻找解决方案,39.9%的学生经常能够独立寻找解决方案,24.24%的学生有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方案,仅有1.52%的学生很少能够独立寻找解决方案,没有学生从不独立寻找解决方案。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遇到物理难题时具备较强的解决能力。

 

 

 

 

 

 




13. 学生对物理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看法

第十三题调查了学生是否认为物理学习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结果显示,58.59%的学生非常同意物理学习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7.37%的学生比较同意这一观点,仅有4.04%的学生持一般态度,没有学生不太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这一观点。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习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有积极作用。

 

 

 

 

 

 




14. 学生对物理教学改进的建议

第十四题调查了学生认为现在的物理教学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结果显示,46.97%的学生认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需要改进,21.7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21.72%的学生认为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9.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物理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5. 学生参加物理相关课外活动的情况

第十五题调查了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与物理相关的课外活动。结果显示,25.76%的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并在课外活动中表现积极,42.42%的学生偶尔参加一些活动,14.65%的学生虽然想参加但学校很少组织这类活动,13.13%的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参加,4.04%的学生不感兴趣。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参加物理相关课外活动持积极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未能参与。

 

 

 

 

 

 

 




16. 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

第十六题调查了学生最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结果显示,56.57%的学生最希望通过老师教授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30.3%的学生希望通过与同学相互交流得到指导,9.6%的学生希望通过做课后练习自己领悟得到指导,3.03%的学生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指导,仅有0.51%的学生无所谓。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老师教授和同学交流来获取学习方法的指导。

 

 







17. 学生参加微项目化学习的情况

第十七题调查了学生是否参加过微项目化学习。结果显示,72.08%的学生参加过微项目化学习,27.9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微项目化学习,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18. 学生在微项目中参与的活动

第十八题调查了学生在微项目中主要参与了哪些活动。结果显示,86.87%的学生参与了实验,77.27%的学生参与了小组讨论,65.15%的学生参与了课题研究,48.99%的学生参与了制作模型,31.82%的学生参与了其他活动。这表明,学生在微项目中参与了多种活动,其中实验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较高。

 

 

 

 

 

 

 

 






19. 微项目化学习对理解物理知识的帮助

 

第十题调查了学生认为微项目化学习对理解物理知识的帮助51.01%的学生认为微项目化学习对理解物理知识“非常有帮助”,另有39.9%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合计占比高达90.91%。这表明微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仅有7.58%的学生认为帮助“一般”,0.51%的学生认为“较少”有帮助,而完全认为没有帮助的学生仅占1.01%。这些少数意见表明,尽管微项目化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有效,但仍有个别学生可能因其个人学习习惯或理解能力差异,未能充分受益。

20. 微项目化学习对物理兴趣的影响

二十题的调查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微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超过半数(53.03%)的学生表示,微项目化学习使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大大增加”,另有42.42%的学生表示兴趣“略有增加”,合计占比高达95.45%。这表明微项目化学习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方面效果显著。仅有4.55%的学生表示兴趣“没有变化”,而没有任何学生表示兴趣“略有减少”或“大大减少”。这进一步证明了微项目化学习在维持或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面临的困惑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正逐步向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方向迈进。微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1.实践中的困惑

1. 学生参与度不均

尽管微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存在显著差异。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主动性,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显得较为被动,甚至存在逃避现象。这种不均衡的参与度影响了微项目化学习的整体效果,也加大了教师的管理难度。

2. 教学资源有限

微项目化学习需要丰富的实验器材、教学资料和信息技术支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资源匮乏的学校,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更是困难重重。

3.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需求迫切

微项目化学习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然而,当前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存在不足,难以完全适应微项目化学习的要求。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在微项目化学习中,这种评价方式显然已经过时。然而,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项目化学习的推广和应用。

四、后续展望

1. 加强学生参与度的引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设置挑战性的任务、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

2. 拓展教学资源

针对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我们可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与企业、高校等合作共建实验室、共享教学资源。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来弥补实体资源的不足。

3.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不断探索适合微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深化微项目化学习的研究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微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同时,还将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吸收和借鉴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综上所述,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微项目学习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我们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微项目化学习也一定能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常胜北路111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