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对象
参与课题研究的本校物理教研组教师和太仓市其他学校共55名教师。
二、调查时间
2022年10月10-10月12日
三、数据统计
1. 您是否了解项目化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应用? [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非常熟悉,经常使用 |
6 |
 10.91%
|
比较熟悉,偶尔使用 |
24 |
 43.64%
|
听说过但没实践 |
24 |
 43.64%
|
不了解 |
1 |
 1.82%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2.您认为项目化学习对学生能力提升有无帮助? [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非常有帮助 |
25 |
 45.45%
|
有一点作用 |
24 |
 43.64%
|
说不清 |
6 |
 10.91%
|
无实用价值 |
0 |
0%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3.您对于项目化学习的了解主要来自于 [多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听课 |
28 |
 50.91%
|
学校或区市的讲座 |
40 |
 72.73%
|
学时培训 |
32 |
 58.18%
|
书籍杂志 |
21 |
 38.18%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4.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最大原因 [多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学校或上级要求 |
23 |
 41.82%
|
教学变革和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的需要 |
44 |
 80%
|
自己的主动意愿驱使实践 |
18 |
 32.73%
|
学生学习的需要 |
23 |
 41.82%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5.在您的项目化学习中是负责评价的主要是 [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老师 |
14 |
 25.45%
|
学生 |
5 |
 9.09%
|
师生共同 |
36 |
 65.45%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6.您觉得项目化学习设计过程的困难主要有 [多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核心知识的精准定位 |
22 |
 40%
|
寻找真实情境的驱动型任务 |
38 |
 69.09%
|
子任务/支架的设置 |
17 |
 30.91%
|
项目化的拓展内容和正常教学的融通 |
34 |
 61.82%
|
项目化的过程性评价系统和考试评价系统的融通 |
24 |
 43.64%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7.您觉得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来自学生的困难主要有 [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学生综合能力较低,完成成果有困难 |
11 |
 20%
|
组内差异大,难以全员参与 |
15 |
 27.27%
|
学生兴趣低,不想参与 |
7 |
 12.73%
|
学生课业压力大,怕影响最终考试成绩 |
22 |
 40%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8.您目前新课教学中最擅长的教学方法是? [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
34 |
 61.82%
|
以讲为主,讲练结合 |
11 |
 20%
|
以实验探究为主 |
9 |
 16.36%
|
以辅导学生自学为主 |
1 |
 1.82%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9.在您的课堂上有没有对实验进行创新优化? [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经常 |
11 |
 20%
|
有时会 |
33 |
 60%
|
很少 |
11 |
 20%
|
没有过 |
0 |
0%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10.在您所在学校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的困难会是什么? [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学生基础差,无法开展 |
13 |
 23.64%
|
考试压力大,时间不够 |
34 |
 61.82%
|
自主创新实验对考试成绩提升没有特别的帮助 |
7 |
 12.73%
|
说不清原因,不愿实践 |
1 |
 1.82%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55 |
|
四、情况分析及初步结论
大多数教师对项目化学习非常了解,其中部分教师已经或正在实践中。问卷中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考试,这也是不能回避的现实。教师的两大困惑是想实践其他教学方式,包括项目化学习,难点有两处:一是项目化设计中的困难重重;二是学生能力及考试压力大,实践时间不够。
我们理性地认识到,项目化学习并不适合初中物理所有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初级阶段,第一项任务要先梳理出适合实践的章节内容。由于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可能运用到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模型制作、实践创作等多种方法,因此一个项目的实施不是一两个课时就能完成的,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因此,也需要学校层面整体统筹。
要保证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实施,必须提升教师项目设计的能力。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成熟案例可以借鉴,但不可能仅仅通过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就提升教师的设计能力。教师只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学会项目设计,而且也不是设计固定的学习过程,关键在于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思维的支架。
项目化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学习”,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在身体和大脑之间建立联系,体现思维的发展和变化,没有深度的学习,没有思维的作品,不是真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将校园里热闹的“做项目”现象,转化为真正的“项目化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学习”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学科知识,形成学习迁移的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串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包括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环节。
五、面临的困惑和后续展望
1、教师项目设计能力如何提升
将本质问题转化成适合特定学习对象的驱动性问题,具体是要嵌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这类问题有趣又不失挑战性,这是进行项目化设计的首要任务。情境要尽量真实——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情境中要能产生问题——找准最近发展区;情境要支持学生探究——适切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情境要促进互动和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项目化学习不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完成活动做出成果,而是要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
另外,项目化学习中蕴含着学科融合与跨学科学习的思想,但在分科学习的现实常态下,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是教师必然要面临的挑战。
二、实施项目化学习后如何评价
制定好合理的评价工具时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支撑抓手,因此在课题实践中针对项目化学习的评价量规也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
三、创新实验如何融入到常态课中
项目化学习在本质上指向教育改革的核心——即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递机制与身份角色定位,将教师置于一种新的挑战之中。在实践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创新,要学生创新,老师先要创新。创新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素养,也能提高老师们的能力。同时,项目化学习与现行考试并不矛盾,随着评价体制的改革,考试内容也逐渐创新。因此只有把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常态课融合才能走的更久。
通过初步问卷调查发现,在开展一项实践时会存在一些困难,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克服这些困难,将推广项目化学习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